【大调研】一季度盘点: 全社会关注的这些“热词”,你都知道吗?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大调研开展近一季度,14名委领导带领14个调研小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先后调研168家单位,已收集1029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哪些全社会关注的“热词”,你都知道吗?
近日,国内首部以120急救医生为题材的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在东方卫视开播,该片将镜头对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3辆120救护车,记录9位120一线急救人员在救护车接到急救任务后发生的故事,24小时跟踪拍摄,直击残酷和温情并存的抢救现场,在一条条急救之路上展现人世的百态与生命的速度。随着该片的播出,全社会对于院前急救的关注度大为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120急救人员的艰辛不易。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介绍,上海作为全国急救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之一,院前急救系统拥有急救从业人员2934人,拥有救护车近800辆,急救分站157个,平均每两个街道设有一个急救分站,全市60个接听电话席位,每年要接听300万个电话,2017年全年全市出车量达到76万多次。
此次大调研中,不少单位对于120急救提出问题与建议。例如,闵行区卫生计生委提出:院前急救业务增长快,急救人员工作负荷大,但绩效增长幅度低,建议提高急救人员的绩效增长幅度。
对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关于急救政策,市政府出台了院前急救的“1+5”文件,面向急救行业情况,不仅仅是针对市医疗急救中心,而是作为全市急救的相关政策要求来执行。市卫生计生委在制定急救相关政策时,也充分考虑市、区急救行业的情况,解决相关问题,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区两级管理体系,可分别执行。针对急救人员的绩效,可由区里按照急救的业务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实施,着重体现“多劳多得”,稳定120急救队伍。
不久前,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1+1+1”已签约居民超过340万人。签约居民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占74%,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53%。
上海“1+1+1”签约,即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可再选择1家区级和1家市级医院签约,形成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本市60岁以上老年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大力推动居民就诊下沉,让“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成为趋势。
延伸处方作为“1+1+1”签约后的配套服务之一,为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老人带来极大的便利,深受欢迎,成为社区的“人气王”。所谓延伸处方服务,是指签约居民但凡由社区医生转到上级医院就医的,在大医院得到的处方即使不在基层药物目录之内,也可以在社区医生处直接开方,由物流公司配送至社区或居民家中。
大调研中,不少单位都对于延伸处方表示赞赏与肯定,同时也提出建议。例如,多个区卫生计生委提出,社区延伸处方目前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范围相对较少,是否可以扩大、覆盖更多慢性病?
对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已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开展“延伸处方”政策,形成“基本+补充”的药品使用联动机制。截至2017年底,“延伸处方”共开出94万余张。据测算,全年在上海二级、三级医院中,单纯为配药的门诊量占门诊总量25%~30%。如今,这部分配药需求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关于延伸处方,没有限制的目录,由各区卫生计生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确定延伸处方品种,建议各区和相关社区按照满足居民需求的原则,动态更新调整延伸处方品种。未来,延伸处方将不断扩大药品范围。
从今年开始,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在全市开展试点工作,上海养老新举措力度持续增加,全社会给予关注。
所谓“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护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从2017年1月起,在徐汇、普陀、金山3个区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上海修订“长护险”试点办法,明确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
目前护理服务有三类: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由护理人员为居家的参保老人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或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照护服务;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由养老机构为入住的参保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护理服务内容有40余项,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第三类则是住院医疗护理,仍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结算相关费用。
大调研中,不少单位围绕“长护险”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上海医药发展基金会建议,对拓展老年护理员培训工作给予支持;闵行区卫生计生委提出,目前“长护险”评估工作主要由社区医生和护士上门实施,建议常态化后,由社会第三方承担评估工作;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提出,应用新评估标准,建立与民政养老转介的通道。
对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只要契合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一定会给予支持与指导,结合本市“长护险”试点全面推开,上海医药发展基金会可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梳理政策要求,找准切入点;关于老年照护评估,现阶段由于“长护险”政策刚出台,评估老人相对集中,让社区医生和护士确保“长护险”的实施,今后将由社区第三方组织实施,建议各区支持和扶助社区评估机构,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和质量;同时,调研组将结合新推进的“长护险”工作进行政策宣讲,提出工作建议。
今后,随着“长护险”基金支付能力逐步增加、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上海将会继续增加相应的护理服务内容,为长期失能的参保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保障。
近期精彩回顾